4月28日,第十二届“青创杯”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海选赛、复赛、决赛时间为4月至6月,赛后扶持阶段为7月至12月。当天,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座谈会同步在广州大学城举行。
据了解,“青创杯”大赛已连续举办11届,累计征集创业项目超2万个,促成投融资额超15亿元。本次大赛及座谈会旨在搭建“政校银企”对接交流平台,畅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为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和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澎湃动能。

设立多个分赛区和专项赛
围绕“产业发展”等四个类别征集青创项目
记者从启动仪式获悉,第十二届“青创杯”大赛由团市委等27家单位共同主办,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承办。大赛设立在校学生、非在校青年两个赛道,在广州市11个区,以及湛江市,贵州黔南州、毕节市、安顺市,福建龙岩市等地开设分赛区,并专设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3050”产业项目专项赛、港澳青年专项赛、台湾青年专项赛,围绕“产业发展”“绿美广州”“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帮扶协作”四个类别征集青年创业项目。
本次大赛采取“以赛代评”的模式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评选,大赛获奖项目直接入围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考察名单,针对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和非在校青年,将分别评选出创业新锐15名、创新新锐10名,共50名创新创业人才,对其参赛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及配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3050”产业项目专项赛以广州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为重点,旨在挖掘并培育一批具有强村富农功能、集体增收效益显著、资源禀赋特色鲜明的强村产业项目,最终实现产业振兴乡村、联农带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目标,助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达到“3050”标准。大赛聚焦农文旅融合、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等乡村产业项目,以项目赛形式开展比赛,将于2025年5月发布并开启报名通道。获奖项目将被列入标杆扶持项目,获得融资对接、品牌推广、人才支持等全方位资源对接与辅导,助力项目落地实施。
创新打造“青创经纪人”队伍
全流程推动优质项目“从赛场走向市场”
主办方表示,本次大赛将紧扣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引入政策、资金、场地、市场等创新创业要素,按照“市区联动、校地融合、基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构建贯穿“赛前—赛中—赛后”的全流程服务链条,赛前做好参赛指导和政策推介,赛中注重展示交流和项目打磨,赛后开展创业训练营、资源链接会等系列配套活动。
针对获奖的青年大学生项目,以及有发展潜力的硬科技项目,大赛主办方将择优推荐入驻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提供最长2年免租入驻期和政务办理、政策对接、项目打磨、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扶持服务,推动优质项目从赛场走向市场。

“这次我们参与了一项脑机接口相关的赛题,旨在解决意识障碍的检测和调控问题。”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伍骞及团队报名了此次“青创杯”大赛。该团队研制出的一整套多模态调控设备,旨在解决睡眠和意识障碍等实际问题,相关设备已应用于珠江医院等地。
伍骞表示,目前项目已在华南师范大学“智脑协生”团队中进行孵化落地,“我们希望通过此次‘青创杯’大赛,让更多人了解意识障碍领域的问题,将项目向大众推广,同时通过大赛获得更多资金和资源等支持。”
据了解,为确保本届“青创杯”大赛评审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与专业性,团市委联合各主办单位,组建了一支由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孵化基地、民营企业家等代表组成的赛事评审委员会,形成了多元专业的评审阵容。
活动现场,部分赛事评审委员会成员获颁聘任证书。赛事期间,评委会将以专业视角对参赛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细致的评审。此外,评委会成员还将实现角色转化,化身大赛导师,为参赛项目提供涵盖培训辅导、项目打磨、商业模式优化、资源对接等专业化服务。

本次大赛的评委俞文辉预测,今年大赛的重点赛道将聚焦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低空经济等领域。“大赛的意义在于发现优秀的黑马企业,并为其提供投资机会,以推动产业的发展。”
在俞文辉看来,创业者要具备全方位的沟通能力,包括情商、智商、财商和逆商等多维度。同时,创业者需要具备全球化思维和全球化竞争的能力,找到优秀的方向和优秀的合伙人团队,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还联合番禺区建设“青创经纪人”队伍,挖掘聘任有行业影响力、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创业青年提供公司管理、项目评估、市场咨询、投融资对接等指导。
现场座谈搭建多方沟通桥梁
推动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在市场沃土中生根发芽
启动仪式后,主办方组织开展了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座谈会,根据不同领域与群体特点,专门设置新兴产业、乡村振兴、高校学生三个组别。来自科技前沿、乡创一线、学术殿堂的青年才俊,以及相关领域的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代表,围绕服务现代化产业建设、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主题,分别展开交流。
除了交流实践经验与创新思路外,现场还为青创企业链接了行业资源,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搭建人才与产业、项目与资本之间的沟通桥梁。
“新兴产业组”座谈会以“青年企业家服务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紧扣如何助力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展开交流。与会代表分享了自身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场还就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资本链接等展开交流对接。
“乡村振兴组”座谈会以“乡创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主题。与会代表立足乡村实际,围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文旅融合、生态农业发展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探讨如何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为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高校学生组”座谈会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成果项目落地转化”为主题。与会代表分享了自身从创意构思到商业化实践探索的历程,同时也提出了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市场对接难等痛点问题,围绕如何搭建高校、企业、资本协同创新生态展开交流研讨,让更多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在市场沃土中生根发芽。
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领导嘉宾,以及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孵化载体、青创企业等10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 通讯员:穗团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