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奔赴春天里丨政策“金钥匙”开启产业“钻石矿”

时间:2025-03-31 11:50:00

春意渐浓的黄河之畔,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涌动着澎湃的创新浪潮。作为内蒙古“科技突围”战略的重要承载地,这里正以科技创新政策为杠杆,撬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广袤北疆书写着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篇章。

震雄铜业绞线生产车间

走进震雄铜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直径0.12毫米的铜合金线材如金丝般均匀吐出。这条集成3项专利技术的数字化产线,通过“稀土微合金化+智能化控制”创新工艺,实现产品抗拉强度提升18%、能耗下降12%,性能指标超越国际标准。企业技术团队在自治区“揭榜挂帅”机制支持下,联合科研院所攻克稀土元素均匀分散等核心技术,成功将产品打入特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市场,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副总经理沈万辉表示:“政策支持让企业有了放手创新的底气,我们的铜材能让电机绕组损耗降低15%,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相距不远的创新热土上,中科蒙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正在调试国内首条2000吨级高纯有机稀土材料生产线。这家成立仅四年的科技型企业,依托研发费用后补助等政策支持,累计投入千万元攻克高丰度稀土应用技术。其生产的催化材料不仅打破国外在制药催化剂领域的技术垄断,更成功进入欧洲市场。总经理撒仁青格乐手持新获批的瞪羚企业证书介绍,通过与顶尖实验室共建联合创新平台,企业已突破13项关键技术,主导制定两项行业标准。当下正集中攻关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项目,该项目有望填补国内柴油车催化系统空白。

企业的创新突围背后是稀土高新区精心构筑的创新生态系统。该区推出的“科技创新八条措施”,从平台搭建、人才引育、金融支持等多维度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建设“人才驿站”解除科研人员后顾之忧。政策活水持续浇灌创新沃土,目前全区已集聚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高新技术企业142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6件,稀土永磁、储氢材料等六大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实验室里的智慧火花与生产线上的机械轰鸣正谱写着协同创新的交响曲。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海燕表示,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当地将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到2025年新增瞪羚企业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在稀土功能材料、硅基新材料等赛道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锻造更加强劲的科技引擎。

北疆大地春潮涌,创新扬帆正当时。从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执着攻坚,到瞪羚企业的快速成长,稀土高新区正以创新为笔,在祖国北疆绘就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壮美画卷。在这片承载着草原儿女智慧与梦想的土地上,“科技突围”的种子已破土成林,向着新质生产力的高峰昂扬生长。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瑞晶;通讯员:李宝乐)

(图片:包头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