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农药行业周期性下行 扬农化工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时间:2025-04-01 18:08:00

本报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近日,农药龙头企业扬农化工(600486.SH)发布2024年“成绩单”。财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4.35亿元,同比下降9.09%;归母净利润12.02亿元,同比下降23.19%。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扬农化工,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中研普华研究员李芬珍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扬农化工2024年业绩下滑主要源于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2024年,农药行业面临近20年来历时最长、跌幅最大的周期性下行,多数农药品种价格已下跌至成本线附近,行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价格失守

扬农化工作为农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其主要产品涵盖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

从年报数据来看,扬农化工主营产品价格的同比下滑是导致业绩下降的关键因素。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扬农化工原药平均售价6.43万元/吨,同比下降16.01%,销量9.99万吨,同比增长3.5%;制剂平均售价4.25万元/吨,同比下降9.38%,销量3.43万吨,同比增长2.7%。

这种“量增价减”的局面,直接导致扬农化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李芬珍子表示,首先,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是导致扬农化工营收下滑的直接原因。2024年农药行业面临近20年来历时最长、跌幅最大的周期性下行,多数品种价格下跌至成本线附近。其次,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进一步削弱了市场需求。

“当前,农药行业持续低迷,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都对农药市场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位农化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一方面,随着全球粮食价格处于周期底部,部分种植户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前几年农药行业的产能扩张,使得市场供给过剩,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

扬农化工方面分析指出,从产能供应角度看,中国原药产量约占全球68%,自2022年以来,新一轮产能扩张进入投产期。据统计,2024年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加37.6%,供应整体大于需求,产品价格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行;在终端市场方面,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需求不振,粮食价格低位徘徊等因素叠加影响,农户更偏向于压低农业投入品成本以平衡收益。同时,渠道采购模式也变得谨慎且分散,企业纷纷以价换量维持市场份额。

破局路径

“未来我国农化行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李芬珍子告诉记者。

扬农化工方面认为,农药行业需求虽具刚需属性,但处于行业周期底部,呈现“量增利减”特征。农药制造企业面临着政策倒逼转型、市场深度“内卷”、技术迭代加速等多重压力,但是绿色化、国际化与集中度提升也孕育着新机遇。

一方面,市场竞争将持续加剧,随着全球农药产能的不断扩张,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产品价格可能继续承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将进一步削弱市场需求,增加行业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技术升级、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化布局将成为农药企业竞争的关键策略。绿色、高效、低毒的农化产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需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将对农化企业的生产运营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以满足政策标准。”李芬珍子表示,政策引导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环保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农药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市场份额将向大型龙头企业集中。

扬农化工方面也表示,技术升级、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化布局成为农药企业竞争策略,竞争力较弱及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前十强企业销售额占比近40%,行业集中度提升。

尽管行业目前处于周期底部,但多家机构依旧看好扬农化工的中长期发展机遇。

东兴证券方面表示,作为国内农药龙头,扬农化工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受益于正达集团内部资源协同,预期公司中长期成长性持续。

记者了解到,2024年,扬农化工辽宁优创一期一阶段、二阶段项目相继投产运营。截至2024年年末,扬农化工对于辽宁优创一期项目的累计投入金额已达到27.83 亿元,占总预算的80%。后续扬农化工还将推进优创二期项目,此外优嘉厂区、科创厂区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对此,光大证券方面表示,优创一期一阶段项目已产出合格产品,行业景气复苏进程中扬农化工有望受益。2024年,扬农化工辽宁优创一期第一阶段项目已经建成,正在陆续进行调试生产,功夫菊酯等多个品种已拿出合格产品。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