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官网更新了“已注销许可机构”数据,山东飞银支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银支付”)正式注销支付牌照,成为年内第五家注销支付牌照的机构。截至4月22日,央行已累计注销10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支付机构数量缩减至170家。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飞银支付于2014年7月10日获得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注册资本3000万元,业务范围覆盖山东省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有效期至2025年7月9日。
纵观行业,从2011年5月份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央行总计发出271张支付牌照。截至4月22日,现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已缩减至170张,合计注销101张。仅从2025年看,年内累计注销5张支付牌照,并已有5家支付机构“离场”,分别是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及飞银支付。
不难发现,注销的支付牌照中,预付卡占据绝大多数。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牌照减少其实属于行业内自然优胜劣汰的过程,一方面预付卡牌照由于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所以大批量的在淘汰,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牌照也由于自身合规等方面的原因被淘汰出行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示,当前支付牌照缩减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支付机构监管,支付机构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通过增资扩股、调整股东结构等方式,为业务拓展和产品服务创新夯实基础,无法满足监管要求的机构将被淘汰;二是部分支付机构盈利困难或违规行为较为严重;三是支付机构内部整合,也会使支付牌照缩减。
王蓬博判断,未来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两三家巨头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排名十位之后,几乎空间不大。他认为,虽然支付利率不断走低,但行业利润仍然很高,而且支付是商业数字化的入口和基础工具,巨头和收单机构实际上不构成竞争关系,而是同一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