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和豫楚文化融合区。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人口913万人,辖8县2区(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淮滨县、息县、新县、商城县、罗山县、固始县、光山县)。信阳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信阳区位优越。处于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的结合部和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的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的腹地,东中部人口密集区的中间位置。信阳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信阳独特的人文环境。

信阳正在河南省位置示意图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被誉为“中原侨乡”。信阳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商周、春秋、战国以来,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豫风楚韵”。现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子路问津、亡羊补牢、优孟衣冠、司马光砸缸等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的发源地,出土了新中国第一套最完整的战国编钟,用它演奏的“东方红”乐曲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有孙叔敖、黄歇、费祎、魏延、陈元光、马祖常、何景明、宋士杰、周祖培等信阳籍历史名人,有信阳民歌、皮影戏、花鼓戏、大鼓书、彩绘泥塑、剪纸等大别山民俗风情。


浉河区、平桥区地图
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是信阳市的主城区、老城区,也是信阳市的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金融中心,因古老、美丽的浉河穿城而过而得名,是河南省的南大门。浉河区处于东经113°42′36″—114°08′34″,北纬31°24′06″—32°33′00″之间,东部与北部与罗山县、平桥区近邻,南与湖北的应山、大悟县接壤,西接湖北省随州市,全区总面积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80万人。

固始县地图
固始县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河南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地理位置在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东与安徽霍邱县相接,北与安徽阜南县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别与信阳市的淮滨、潢川、商城三县相连,南与安徽金寨县依长江河分界,东南角邻安徽六安市叶集试验区,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人口185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务大县。固始地处江淮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气候学上的零度分界线压境而过,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暖适中,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

光山县地图
光山县,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地处豫东南、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面积1835平方公里,人口93万。光山有文字可考证历史4000余年。周为弦子封国,称弦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光山,沿用至今。是司马光的出生地、“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发生地。境内的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始祖庭。光山是文化厚地。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元代状元龚友福和清代名宦鸿儒胡煦、胡季堂父子久负盛名,当代文圣常、晏甬、徐庶之、涂又光等学界泰斗名闻遐迩。光山也是红色土地,属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和大别山精神的发祥地之一。是邓颖超的祖居地,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刘邓首长和中原党政军机关的主要驻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走出了钱钧、尤太忠、万海峰等开国将领。

淮滨县地图
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淮滨境内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梦里水乡”之美誉,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淮滨历史悠久,人文敦厚,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千古廉相孙叔敖的故里,中华蒋氏的祖根地,更是鄂豫皖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绘泥叫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郑镇怀布雕画享誉“华夏一绝”。

潢川县地图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地理版图中心,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面积1666.1平方公里,总人口89.3万人。潢川古为黄国,是世界中华黄姓发源地。汉置弋阳郡,北齐置定城,唐宋元明为光州,清为直隶州,民国二年改光州为潢川。1949年1月解放后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至今。历来是淮河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豫风楚韵交融,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的黄国故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馆藏文物近千件,其中,黄太子伯克盘、叔单鼎等珍贵文物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黄湖农场团中央“五七干校”旧址、胡耀邦故居、清朝嘉庆年间陕西商会铸立的铁旗杆等景点远近闻名。

罗山县地图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南枕大别山,北依淮河水,总面积2070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7个乡镇、30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人,是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县。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四季分明,土肥水沃,自古就有“江淮宝地、鱼米之乡、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称。罗山地处江淮流域,其中淮河流域占95%以上,水资源充裕,淮河、浉河、竹竿河、小潢河穿境而过,境内共有各类水库154座。宝城向水而生,因水而秀,故有“四湖八景”,九里湖传说凄美,石山湖空蒙潋滟,龟山湖景和清明,龙山湖天桥飞渡。所以有“淮河春澜、渔舟向晚、石山揽月、九里擂鼓”的美景。
商城县地图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人。商城是历史名城、文化厚重,秦属九江郡,西汉置雩娄县,隋名殷城县,北宋改为商城县,1932年更名赤城县,1937年复名商城县。从这里走出了清代宰相周祖培、河南大学第一任校长林伯襄等历史文化名人,拥有花伞舞、火绫子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誉为“大别山下状元县”。商城县境内植被茂密、河流纵横、物产丰富,盛产优质粮油、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地之一,拥有国家3A级景区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西河、国家4A级景区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景区汤泉池、豫南道教圣地观音山、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鲇鱼山水库等众多旅游资源。

息县地图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东北部,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5办6镇12乡,总面积1892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息县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淮河穿境而过75.4公里,河之南葱翠秀丽,河之北坦荡宽广,自古以来良田沃野、物产富饶,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息县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淮河过境75.4公里,河之南葱翠秀丽,河之北坦荡宽广,自古以来土沃田良、物产丰饶。息县有三千多年的建县历史。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国,公元前682年在华夏大地上首次设县,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县治,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境内有息国故城、赖国故城、秦楼等遗址,息氏、赖氏、白氏均发源于此。历史名人有“三年不语”的息夫人、“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清廉刚直的明代尚书李若星等。

新县地图
新县被称为“中原南门”,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14°33′~115°12′,北纬31°28′~31°46′。东与商城县接壤,南与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毗邻,西与罗山县及湖北省大悟县交界,北与光山县相连。东西长61.6公里,南北宽40.7公里,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万。
新县伴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而诞生,素有“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之美誉。新县是中原通向江南的要冲,大别山雄踞其间,扼守中原南大门,俯瞰荆楚大地,自古为战略要地。新县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县份,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改县名。新县很早就有先民居住,境内有南墩龙山文化遗址、天亮寺新石器遗址、艾洼商周文化遗址、大庙冲商周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