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历来有“逢五赶集”的传统,每逢阳历5、15、25号的日子,四里八乡的村民背着山货、挑着担子汇聚弥陀。依托“逢五赶集”,构建“文明实践搭台、多方联动唱戏”的共建格局,联合党建、司法、医疗等部门及35支志愿服务队伍,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
四级管理体系确保活动高效运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总牵头单位,构建“队长—副队长—部门—志愿队伍”四级管理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闭环运行机制。建立“文明实践所统筹、多部门联动、志愿者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部门认领任务—每次进度反馈—现场联合办公”的工作链条。围绕“赶大集时宣什么”“赶大集时怎么宣”,每次“逢五”赶集确定不同的主题,确保“月月有主题、场场有特色”。
“1+N”服务矩阵激活全域力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核心(1),联动N个多元主体,即党建办、司法所、医院等多个部门,形成“1+N”服务矩阵。活动内容多元化 ,理论宣讲接地气、有生气,邀请村民代表、教师、退休干部、乡贤等具有文化素质人员参与,构建“宣讲员+网格员+党员+群众”的微网格宣讲格局,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吴义阳等榜样用方言讲述事迹;科技特派员向群众宣讲农业技术知识。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改编成黄梅戏唱段《振兴路上养鸡忙》,融入养殖技术台词,年均演出20余场,结合有奖问答,演出后养殖户咨询量增长,提升参与度;短视频《大美弥陀福泽长 文明创建兴山乡》结合航拍与村民访谈,播放量破万,成为本土“爆款”。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服务零距离。设置移风易俗、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摊位,形成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组合“套餐”,提供“点单式”服务。宣传农村丧事简办和婚事新办的新标准,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文明乡风文化的魅力;专业医护人员为群众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耐心解答健康疑问,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书法爱好者现场写春联、福字赠送群众等。年均开展义诊1000人次、义剪300人次,解决群众实际需求。 结合“四季村晚”“送戏下乡”,一大批农村文艺爱好者由观摩助阵的“看客”变成了登台表演“主角”,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占比超60%;培育本土文艺骨干120余人,成为一支支带不走的传播乡土文化的“使者”,将源于农村真实生活、带着泥土芬芳的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等主题搬上舞台进行艺术化呈现。(宋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