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文字的苗族,以针线为笔,以服饰为纸,将本民族的文化信息以图纹的形式记录在代代相传的苗绣中。这本“无字天书”,不仅以瑰丽多彩的形式之美惊艳世界,更以其古老神秘的文化寓意令人着迷。
当贵州苗绣屡次登上国际舞台,当国内外设计师钟情其独特纹样,当旅游者和爱好者们不再满足于表面欣赏而渴望深入了解时,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反复出现在苗绣中的图案纹样,究竟诉说着什么?
不同的人都在尝试对神秘的苗绣图纹做出解读。著名作家阿城在其著作《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从文明起源的角度和高度强调了苗绣的价值。书中大量引用苗绣纹样,并结合其他相关考古发现,剖析中国造型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苗族服饰图案直接传承自新石器时代,堪称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

精美的苗绣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创始人、馆长曾丽在其出版的《苗绣图源》一书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研究上古文明时期的石刻、古陶以及青铜器上的符号与纹饰,我们会发现,许多都可以在古老的苗族刺绣上找到对应。苗族先民选择把世间最高法则与智慧刺绣在服饰上,由符号象征的天地法则、万物关系、生命、阴阳、世道轨迹……反复组合、循环形成纹饰。多年的探寻让我相信,苗绣并非单纯的民间工艺作品,而是一部记录了文明源头的‘天书’,我更愿称它为一部蕴藏着人类上古文明密码的哲学之书。”
数千年来,苗族先民历经多次迁徙,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如今以贵州为中心,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区的格局。近代以后,部分苗族还迁居至中南半岛以及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没有文字的他们,如何能够在苗绣中将上古文明的密码保存至今?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长期与外界沟通不便是其一,其二则在于:苗族经历数次大迁徙,形成多个分支,传统服饰和服饰上的刺绣纹样,成为各个支系之间相互区分、每个支系内部相互认同的重要标识。这让苗族服饰和苗绣上的传统纹样作为“穿在身上的图腾”,得以代代相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