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加入《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和全球打击非法捕捞制度体系相关情况。
《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下称《协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牵头制定,是近年来在全球渔业治理、打击非法捕捞方面最重要的国际文书,旨在通过有效实施港口国措施,阻止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经由港口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确保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4月1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澎湃新闻记者杨文钦 图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在发布会上宣布,经过多年准备和审慎评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决定加入《协定》,并于2025年3月17日向FAO总干事递交加入书。“《协定》于我递交加入书30天后,也就是今天,2025年4月16日对中国生效。”
据悉,《协定》于2009年11月22日在罗马缔结,并于2016年6月5日生效。截至2025年4月15日,共有81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了《协定》。
刘新中指出,加入《协定》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渔业治理、维护国际渔业秩序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在加强港口国监管、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海洋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渔业可持续发展对完善全球海洋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加入《协定》是中国积极履行港口国义务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坚决打击非法捕捞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国际渔业秩序,推进渔业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助力全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刘新中说。
澎湃新闻记者 杨文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