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连续8年为中国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
时间:2025-04-16 15:41:00

东盟农产品对中国出口量少于巴西,但双方优势农产品能满足彼此多样化需求,即“有进有出”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本轮关税战中,中国与美国、巴西等国农产品贸易因关税增减情况备受关注。但实际上,自2017年至今,中国农产品贸易最大的伙伴,一直都是东盟。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季度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出口情况,透露了上述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合作保持良好势头的信息。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中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526.5亿元人民币,增长13.8%,对东盟出口农产品379.2亿元人民币,增长1.4%。再以2024年整体情况来看:据海关统计,当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为575.1亿美元,占农产品贸易总额18.1%。其中,出口227.8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22.1%);进口347.3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口总额16.1%)。贸易逆差119.6亿美元。与之相比,2024年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额398.7亿美元,同比下降7.2%,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12.5%;巴西则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农产品首要来源地,进口额525.7亿美元。但当年1至9月,中国对其出口则仅有不足5亿美元。单纯以农产品进口数据来看,东盟对中国出口量要少于巴西。但之所以会出现东盟连续8年保持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一局面,则首先源于双方的优势农产品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求,即“有进有出”。以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为例:中国优势农产品,其实就包括蔬菜、食用菌、水海产品、酒类等。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水果、糖类、饲料等农产品的出口额,其实也在增长。福建省是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第一大省,出口额42.9亿美元;山东省则排名第二位,出口额39.4亿美元;排名第三位的是广东省,出口额24.8亿美元。以广东为例:该省的食品进出口公司,其实是中国传统的食品农产品出口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一直专注各类调味品出口,产品已销往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当然,如果再考虑到生鲜农产品对运输、保存条件的高要求,以及赏味期和消费习惯等因素,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首要目的地,多年来一直都是周边地区。首先,东盟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被关注比较多的是水果及粮食,其实内在亦有细微差异。在中国国内粮食产量持续保持较高自给率下,粮食进口并不用“挑大梁”:2024年,中国自东盟进口粮食8.9亿美元,同比下降35.4%,只占自东盟农产品进口总额2.6%;其中,稻谷和大米8.2亿美元,同比下降33.8%;玉米0.78亿美元,同比下降49.1%。相较之下,以水果为例:2024年中国水果进口总额177.4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水果进口总量为768.71万吨。从总体金额角度看,排名前五的水果品类,依次为榴莲、樱桃、香蕉、山竹和猕猴桃,占中国水果进口总额的72.2%;再具体以榴莲为例,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或地区。其次,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数量保持稳定,受益于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往来的持续向好趋势。按照2008年12月正式生效的《东盟宪章》,东盟国家为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至2024年10月的人口约6.717亿。2011年11月,东盟提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倡议。2020年11月,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正式签署RCEP协定;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
在农产品进口增加同时,中国自产水果也因质优价廉成为向周边国家出口的重要农产品。图为4月初当地枇杷上市时,攀枝花一家经营国产及进口水果的店铺。摄/焦建
一系列相关政策框架,正成为双边贸易朝着平衡方向发展的重要抓手。以4月15日中越发布联合声明为例,双方就同意发挥好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ACFTA)作用。欢迎双方签署辣椒、百香果、毛燕和食用燕窝、米糠输华议定书。中方正积极推进越南柑橘属水果、植物源性中药材等农产品准入程序。越方将加快推进自中国进口鲟鱼。业界普遍认为:随着降低关税与自贸协定等带来叠加效应,特别是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增强,中国将进口更多来共建国家的水果、饲料、油脂油料、肉类等农产品。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焦建/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