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关税战震动全球市场!美股财报季的考验刚刚开始,外资对市场前景判断趋谨慎

时间:2025-04-25 17:01:00

在这个财报季,不断上升的关税以及美元的走弱给全球各地公司的盈利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还会造成更多损害。全球金融市场处在美国滥施关税所带来的余震中,美国滥施关税政策正对市场信心和预期产生持续冲击,并将对美国自身经济产生反噬。众多研究机构发出警告,认为今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明显上升,而这又将为包括美股在内的美国金融资产表现带来更多拖累。

△资料图,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外资对美股前景判断趋谨慎

尽管近几日美股、美债和美元指数的暴跌有所缓和,但至今仍未从美国政府本月初宣布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阴影中走出来。

当前美股正迎来财报季,市场高度关注贸易争端背景下的美股前景。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表示,美股三大指数过去两周经历了罕见的市场波动,美股财报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不少机构下修对今年美股的预期表现。威灵顿投资管理公司最新观点认为,近期的股市抛售更多是在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市场对增长预期重新定价的修正过程。因此,预计整体每股收益增长仍将继续调整。

“投资者调查和股票资金流向显示,市场对美国市场相对强势的预期有所松动。此外,我们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和实施风险尚未充分反映在当前估值中。如果美国市场的关注点从增长转向通胀,我们认为更高的利率会使得美股因高估值而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威灵顿投资管理公司称。

受避险情绪影响,最近两周,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指数走低,这种组合在以往较为少见,被市场普遍看作是全球投资者对美债的不信任“投票”。

“在当前的环境下,投资者可能不再将美国资产视为曾经的避风港。”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称,去年,美国债务偿还成本攀升至非常高的水平,以至于首次超过了美国国防预算总额。如果利率上升,将导致美国债务偿还支出显著增加。

Jerry Chen表示,截至4月初,美国国债总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今年有超过9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如果此时因为关税政策导致市场极端波动并引发美债市场爆雷,“债务重组”计划或落空。若美债市场的红色警报无法解除,全球金融市场将继续风声鹤唳。

德意志银行主管全球外汇研究的分析师乔治·萨拉韦洛斯表示,美国政府种种政策对美元地位构成伤害,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事实上,从减持美债、增加黄金储备、改变石油结算币种,到减少美元贸易结算并探索建立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区域本币结算机制,许多经济体早已在采取切实行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显示,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从本世纪初的70%以上降至近几年的58%左右。

美国前财长耶伦日前罕见表态称,近期美国国债遭抛售表明人们对美国政策制定的信心出现担忧。

关税战震动全球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22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由于金融状况趋紧,以及贸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IMF评估认为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显著增加。

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托比亚斯·阿德里安当天在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的一场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增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下调。当前形势呈现出基准水平下移与下行风险扩大的双重特征。

报告认为,金融体系存在三个脆弱性因素。

第一,资本市场集中度持续攀升。例如,美国股市占全球股市的比重从20年前的30%升至近55%。尽管近期美股遭遇抛售,但是部分资产估值仍处于高位。在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可能进一步调整,需保持高度警惕。

第二,自2008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储蓄资金投资,其与银行体系的关联也持续加深。若市场进一步抛售,可能导致部分金融机构承压,随之而来的去杠杆化进程或将加剧市场动荡。

第三,主权债务水平继续上升,核心政府债券市场可能出现较高波动性,尤其是在高债务水平国家。IMF当天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当天在一场媒体发布会上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加,正在恶化的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随着市场对增长前景恶化和不确定性上升作出负面反应,金融环境可能进一步收紧。尽管银行业整体资本状况依然稳健,但金融市场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表示,从长期来看,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将加剧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难以有效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无法为美国带来持久的经济利益,反而会损害其全球领导地位和国际声誉,还会迫使企业重新评估成本和风险,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度重构,同时抬升长期贸易成本和融资成本。

当曾经的“无风险资产”变成风险本身,华尔街的交易终端上闪烁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信号。(王怡菲

中国商报综合自证券时报、财联社、中国证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