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亳州:以三侧发力破解就业难题 擦亮高质量就业民生底色

时间:2025-04-08 10:20:0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地处皖西北的亳州,户籍人口670万,常住人口486.1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这里孕育了道家文化、中医药文明和千年酒乡底蕴,但多年前人口外流与产业结构单一的挑战一度制约发展。

  近年来,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三业联动”为核心,创新“四道加法题”模式,推动就业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产业筑基、人才返乡、服务惠民”的高质量就业之路。

  传统与新兴共舞 产业升级激活就业潜力

  亳州素有“中华药都”之称,2024年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103亿元,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构筑起全产业链生态;白酒产业以古井贡酒为龙头,2024年规上产值达263亿元。

  结合实际,近年来,亳州锚定“4+6”产业集群战略,将中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174.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521.6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带动就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吸纳就业67.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突破106万,服务业占比提升至42.2%。药企与白酒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叠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协同效应,累计带动一二三产就业135万人。在蒙城县王集乡,返乡青年曹悦创立的林下生物科技公司,依托食用菌种植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带动38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转型的缩影。

  三侧协同发力 构建高质量就业生态

  为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亳州市人社局从需求侧、供给侧、服务侧三向发力,形成就业扩容与提质并进的格局。

  在需求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685个,发放补贴3701.19万元,为5800余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166万元,帮助企业稳岗扩岗。创业担保贷款推出“10000模式”,实现申请“一分钟”、材料“零提交”、群众“零跑腿”,2024年发放贷款11.66亿元,激活返乡创业热潮。连续9年开展的“亳州老乡请您回家”活动,以市委书记、市长的三封家书为纽带,累计吸引15.29万个创业项目落地,拉动投资378.75亿元,带动就业98.22万人次。

  供给侧改革聚焦技能提升。针对劳动力技能短板,当地实施“技工强市”战略,2024年开展补贴性培训2.7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4万人。全国首个药膳制作师“国标”在此诞生,“亳州养生”劳务品牌获评国家级特色,保健按摩师、药膳师等新职业成为就业新方向。职业教育同步优化,新增康复、护理等专业49个,停办低匹配专业19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69个,为产业精准输送人才。

  服务侧则以智慧化破解监管难题。“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覆盖全市,入驻企业1.59万家,精准匹配岗位1.18万人;基层“就业驿站”实现村社全覆盖,动态推送岗位需求9.8万个。针对农民工欠薪顽疾,“满薪满益”智慧监管平台将劳动关系全流程数字化,累计监管工程项目929个,发放工资79.03亿元,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乡情引才 从“东南飞”到“燕归巢”

  曾几何时,“劳务输出”是亳州就业市场的关键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亳州,“人才回归”成为新的渴望。当地打出“乡情牌”与“政策牌”组合拳。市委市政府连续发出三封家书,召唤游子返乡;亳州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高校人才服务站”,组织546家企业走进高校,提供岗位1.53万个,2024年达成就业意向2400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赴亳留亳实现职业梦想。

  创业生态的优化进一步吸引人才回流。36家省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落地,5家获评国家级园区;与浙江大学合作的创业特训营、免费创业培训1400人次等措施,培育出大批“新农人”“新匠人”。在涡阳县,返乡创业者卢磊的道远工艺品公司建成36个乡镇加工点,年出口额突破6000万元,带动2400名村民实现就业。从上海回乡的曹悦、从深圳返亳的创业者们,正用技术与理念重塑家乡经济版图。

  直面挑战 2025年锚定新目标

  尽管成绩斐然,但挑战依存。2024年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工资增幅较快,但是水平较低,部分岗位吸引力有待提升;创业领域多集中于传统种养业,高新技术项目占比偏低。

  2025年,亳州市计划实施“2345”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就业在身边”服务品牌。“2”即“两个千万工程”,精心谋划“千场万企职为您”和“千企万岗高校行”“双千万”活动,全力推进人才招引行动;“3”即以就业创业为引领,同步推进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三条主线并行服务劳动者就业生涯全过程;“4”即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创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四类载体作用,为职工提供全方位就业创业、技能提升服务;“5”即通过构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校园招聘+镇村招聘+线上招聘+空中招聘”的“五维联动”的全域招聘体系,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需求。(记者 孟一凡 杨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