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走进沾化区冯家镇水产加工集聚区,阵阵海风味扑面而来。隆旺水产公司车间内,一箱箱即食海蜇正整装待发。企业负责人指着包装上的质检标识笑着说:“多亏了家门口的实验室,以前产品检测要送到济南,现在就地搞定,成本降了九成,订单量同比涨了40%!”
这一喜人变化的背后,是滨州市市场监管局以“小切口”服务“大产业”的创新实践。2023年3月,针对冯家镇600余家小微企业面临的“检测难、成本高”痛点,该局联合市检验检测中心、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首创“滨智享冯家海洋生物产业服务工作站”,将实验室搬到企业“家门口”,以“近、全、准、省”的服务模式,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共建共享破壁垒,“小窗口”托起“大服务”
“过去送检一趟要3小时,如今20分钟就搞定!”冯家镇水产协会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市场监管局创新“市区联动+政企协共建”机制,将市检验检测中心的专家团队、专业设备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在镇驻地建成集理化检测、微生物筛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工作站配备18台套先进仪器,可快速检测菌落总数、铝残留量等130余项指标,快检项目30分钟出结果,辐射周边近600家企业。这种“家门口”的服务模式,不仅让企业告别了长途奔波,更通过“快检筛查+实验室验证”全流程把控,帮助企业破解微生物超标等“卡脖子”难题。
降本增效显担当,“小投入”撬动“大效益”
在隆旺水产检测室,记者看到,企业自建的检测设备已蒙上灰尘。“以前每年光耗材和人工就得花8万元,现在8000元就能搞定!”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这种“保本微利”运营模式,将单批次检测费用降至市场价的10%,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近300万元。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工作站通过数据共享帮助24家企业实现“免检认证”,监管部门依据检测报告精简审批流程,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中。自2023年运行以来,工作站已完成检测1091批次,产品合格率从96.2%跃升至99.4%,带动区域食品产业产值增长15%。
监管创新优环境,“小切口”推动“大治理”
市场监管局推出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让不少企业感到暖心。针对工作站筛查出的48批次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未简单处罚,而是组建专家团队“一对一”帮扶整改,通过风险会商、工艺改进等措施,推动60余家企业实现质量跃升。
与此同时,滨州出台的“共享实验室容缺受理”政策,让企业无需再为化验人员、设备配备等问题烦心,审批效率提升60%。“服务+监管”双轮驱动,使区域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32.4%,蹚出了一条“严管厚爱”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沾化区的探索折射出市场监管理念的深刻变革。滨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兵坦言:“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检测加法,而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生态。”
这种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更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范本,在服务上做“乘法”,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在监管上做“除法”,以智慧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目前,滨州市正以冯家镇为试点,推动“滨智享”模式向更多产业集群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