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碧波促减碳 驭光向未来——东营市建设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

时间:2025-04-14 10:28:00

碧海蓝天间,海上光伏平台吊装作业正有序推进。

霞光万丈浸染海面,光伏矩阵整齐列队,一场“追光寻绿”的新征程正在这片蔚蓝海域启航。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是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也是全球目前位于开放海域的立体使用、分层设权、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光伏项目。

“项目用海面积约1223公顷,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案建设,拟安装2934个光伏平台,单个平台长60米、宽35米。为加快进度,项目已在渤海湾投入27家钢结构散件制造和13家总拼制造基地,海上有近91艘船舶有序进行桩基和光伏平台运输及安装工作,累计完成超899套光伏平台安装,多艘船舶不停往返于制造基地和施工场区,保障桩基和光伏平台供应。”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昊介绍说。

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设计、引进先进科创技术,研究破解海上新能源发展“卡脖子”技术壁垒,积极打造智能化海上示范光伏电站,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

“项目在全球率先采用大型海上钢桁架平台式固定桩基施工技术,并首次应用66千伏海缆+陆缆大容量、长距离输电线路,传输容量更大、成本更低,能更加安全高效地把来自海上源源不断的绿电送往千家万户。平台的倾角向南15度,在解决平台抗风的同时,也保证了光照的时间。在发电技术上,采用正反两面受光的光伏板技术,可直接获取太阳光和海面反射光,发电量提升约3%。”吴昊说。

HG14项目采用智慧化运营技术,打造国内首个全周期、全场景、多融合智慧化海上光伏电站,围绕安全保障、智慧运维、节能降碳等5个主题,建设海上光伏指挥中心,基于数字化、模块化设计理念,依托BIM+GIS技术,融合无人机、北斗定位、AIS、面板清洗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应用于安全监管、应急保障、运维调度、智慧园区等领域,全方位保障海上安全监管,提升运维应急效率,实现智慧化、无人化运检。

构建“海上光伏+海洋牧场”生态发展新模式,擦亮绿色生态底色。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积极贯彻绿水青山理念,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烟台站、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密切合作,携手探索渔光互补、生态保护新模式。联合开展海上光伏电站与养殖融合发展方案研究,项目建成后,其遮光性对初级生产力和养殖物种密度的影响较小,从“上可发电、下可养殖”有机结合,提高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构建“海上光伏+海洋牧场”生态发展新模式,预计渔业养殖年收益超过2700万元。

弄潮搏浪,向海谋能。据了解,HG14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全部建成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17.8亿千瓦时,大约能满足267万普通中国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有效节约标准煤5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7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为我国乃至世界海上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来源:爱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