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运动强度的不当增加可能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上升。数据显示,运动中猝死的发生率不容忽视,其中心源性猝死尤为常见,所以安全运动需科学评估与风险防范。为帮助大家远离运动风险,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心内科专家整理了以下几点小贴士,助您安心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益处。
一、运动前:心血管风险筛查
1. 风险评估分层
低风险人群:若无不适症状,可直接开始规律运动;若自我评估意愿强烈,可进行基础健康检查。
高风险人群(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或家族病史等):建议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运动风险评估,获取个性化“运动处方”。
2.筛查的意义
早期识别潜在风险,避免运动中的意外事件。
为不同风险人群提供科学运动指导,如调整强度、频率或运动类型。
二、运动中:健康监测手段
根据风险等级选择适合的监测方式:
高危人群:建议在医疗机构监督下运动,直至风险降低。
中低危人群:居家锻炼时可借助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例如:
智能手表/手环:监测心率、血氧
心率带/心电监测T恤:精准追踪心脏活动
除颤背心(极高危人群):提供紧急防护
专家提醒,运动时若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记录数据,供后续调整参考。
三、紧急情况:运动意外应对措施
1. 常见不适处理
如遇血压波动、心慌或呼吸困难,立即停止运动,静坐休息,多数症状可缓解。
若休息后未好转,需及时就医。
2. 猝死(SCD)急救:“停、呼、压、电”——停止运动、呼叫救援、按压心脏、电击除颤
立即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启动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PR):持续胸外按压(100-120次/分钟)。
使用AED:若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按提示操作,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是怀化市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开展运动心肺功能评估的单位,可为高风险人群提供心肺功能检测、个性化运动处方及运动中全程健康监护。初始运动者、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新发症状人群或计划行高强度运动训练人群建议提前评估,科学规避运动风险。通过科学筛查、实时监测和应急准备,既能享受运动的快乐,更能守护心脏健康。
(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