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红楼梦观后感)

时间:2024-12-01 12:34:06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以它深刻丰富的内涵,细致精彩的描绘,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清朝封建社会的辉煌与暗淡,荣辱与兴衰。

作者曹雪芹创作了这部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的一部小说。



品读《红楼梦》,我看到了人生万象,我看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荣辱兴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生的兴盛衰落似乎都与金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笼罩在金钱利益中:有钱,友情亲情爱情皆可高楼大厦;无钱,亲情爱情皆可崩塌毁灭。在那个肉食动物的眼中充满金钱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是那样的不堪与世俗。那些真正为情而生的、不为钱不为利的,却得不到幸福,不能够开心快乐。相反那些贪财势利、见钱眼开的却总能荣华富贵。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啊!

当然,小说中也总有一些天性纯洁的、灵窍通天的、远离尘俗的理想人物。例如甄士隐、贾宝玉、柳湘莲等等。他们或许就是作者心中纯洁善良的象征吧。甄士隐一生清净淡泊、随遇而安、豁达大度。他请贾雨村赴宴,资助他进京赶考。他也是那个资助湘莲和秦钟一起上学的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愉快安逸的。但最后却家破人亡,自己也离开了尘世。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只徒留悲痛和惋惜。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仕途经济的淡泊也注定让他无法在封建社会立足。他的爱情悲剧也成为了贾宝玉一生的悲剧。最终还是“遁入空门”做了和尚。这也许是作者最终的安慰和最好的结局。柳湘莲的父母早逝,家里也无亲人,后被贾琏买来做戏子,最后和尤三姐的爱情也被世俗和礼教不能容忍,最终“揉碎桃花一地,推他去”。等待他的还是那个风剑霜刀严相逼的社会。他也削发做了和尚。这些都可能是作者对社会的一种无言的批评和无言的讽刺吧!

当我再读这部小说时,我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曹雪芹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天下间父母对子女的心痛与心酸以及悲愤与失望。为了女儿上学不遭受老师和先生的打骂而精疲力尽却毫无办法的刘姥姥、被儿媳无礼排挤而独居空室的周瑞家的……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悲惨结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同时作者也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让人感叹不已。

当我看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时觉得这是全书的总纲。“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则应该是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这是中国小说中的虚实相照。也许当我们细细地去品味《红楼梦》时便能看到其中一些真事的影子了。《红楼梦》它还有其它许多不可磨灭的价值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悟……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想:初读时为宝黛之间的爱情而感动;再读时看到了世间的繁华与黑暗;三读时便能领略到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生活与悲惨结局……每次都能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要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做人要光明磊落、心胸开阔、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要关注亲人和身边的人,不要追逐权利与金钱。只有关注现在并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