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议会大厦,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在伦敦白厅大街南段的泰晤士河畔。

相传曾为当年克努特在威斯敏斯特的皇宫旧址。11世纪中叶,由忏悔者爱德华所建,为英国主要王宫。1512年因火灾,王室迁居。1547年始用作议会会址。1834年被大火焚毁。

今天所见建筑为C·巴里爵士及A·W·N·普琴设计,1840年动工,1867年完成。下议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空袭中焚毁,1950年重建并启用。

威斯敏斯特宫南北宽、东西窄,正门朝西,占地3.2公顷。上议院建筑华丽,长29.5m,而下议院长21.3m。

西南侧的维多利亚塔高102.5m,钟楼高100.3m,并以其13吨重的击响报时钟著称。该钟称大本钟,以监制者本杰明·霍尔名字命名。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伦敦著名教堂。华人习惯称之为“西敏寺”。在议会广场西南侧。

初由英王爱德华下令修建,1065年举行奉献仪式。现存教堂为1245年享利三世改建,呈早期英国哥特式风格。

平面为拉丁十字架形,全长156m,南北翼廊延伸62m,主堂宽11.6m,高31m,西边双塔高68.6m。

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庄重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

自威廉一世以后,除两位未加冕的英王爱德华五世及爱德华八世外,历代英王均在此加冕。许多国王和名人也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