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才是春末,但天气已经开始闷热,充满了夏天的味道,很多地方已经穿起了短袖,从形式上进入了夏季。
夏天留给我们的记忆有“四宝”:蛙噪、蝉鸣、荷香、萤火虫。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夏日精灵——蝉鸣。
捉蝉既辛苦又快乐,黄昏拿着“三件套”:手电、塑料袋、长竹竿,兴冲冲出门,凌晨一两点浑身疲惫回来,塑料袋装了半袋子或一整袋“战利品”——知了猴。

捉知了猴有啥用?除了可以当餐桌美食,还能换钱,这两年一只8毛左右,一斤能换80—90块。
知了猴,正式名称叫“金蝉”,它是蝉科昆虫的代表,有6大特点:
1、外号之王:国内很多动植物品种分布广泛,各地叫法不太一样,同一个品种有二三十个外号很正常。知了猴有多少?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0个!常见的有知了龟、罗锅、爬叉、爬树猴等。
2、救荒之王:北方地区过去青黄不接时,能担当救荒重任的多见于3个:柿子、榆钱,还有一个就是知了猴。尤其在中原黄泛区,有吃知了猴的传统,当今山东人和江苏人最喜欢吃。
3、慢热之王:知了猴生长经过3个场所:土里—地面—树上;5个阶段:蝉卵—蝉蚁—幼虫—若虫—成虫。知了猴是“若虫”阶段、刚爬出地面阶段,最短需要在土里3年,普遍要4—5年,长的超过10年。
4、外快之王:80后、90后小时候,兜里没有零花钱,就到树林抓知了猴,一只1毛钱,运气好的抓到几十只,就是一笔“横财”,冰棍汽水赶紧安排上。

5、噪声之王:知了猴要变成蝉,以吸食植物枝干的汁液为生,属于害虫。它更大危害是羽化成蝉后,鸣叫声极为响亮,一般达到80分贝以上,如果几十只在一起发声,就是很大的公害了。
6、营养之王:知了猴营养价值利用率很高,仅蛋白质在人体的吸收率就有72%左右,远超牛肉、鱼肉、鸡胸肉等高蛋白食物,和鸡蛋差不多,是“滋补神器”。
知了猴最佳捕捉、最值钱的时机,是刚爬出土洞、爬上树干,还没有脱壳的阶段,即使它“金蝉脱壳”,留下的蝉蜕也是一味宝贵的药材,是外感风热的要药、治隐疹的好药、利小便和治眼疾的良药。
中医认为,知了猴味咸、性甘,偏寒,无毒,是辛凉解表的药材,有散风定惊、清热利咽、透疹明目、除湿止痉等功效,蝉蜕入药更好。

《名医别录》给予知了猴很高评价,现代《中国药材学》记载,知了猴可益精壮阳、保肺益肾、降压消炎、治秃抗癌。
现代药理学和食品学分析研究显示,知了猴含有丰富的“几丁质”,是健肝脏、降血压、控血糖、消炎症、促消化的原料。其蛋白质含量约58%,脂肪10.2%,还有丰富的钾、磷、钙、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吃知了猴或蝉蜕,对小儿夜啼、湿疹、脱肛、惊风、发热等病症,以及成年人荨麻疹、目赤眼障、破伤风、百日咳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知了猴主要功效是5个:
1、强筋壮骨,知了猴营养成分补钙较好,而且可预防骨质疏松。
2、增强免疫,对体虚和大病初愈的人、老人比较好,实际是其蛋白质利用率较高。

3、降血压控血糖,知了猴的营养成分,对调节体内代谢水平、电解质有一定功效。
4、降血脂,主要是肥胖人群食用,可减少体内坏胆固醇堆积,抑制斑块和炎症。
5、止咳平喘,知了猴或蝉蜕,本身就是止咳生津的好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药方里经常使用。
不过,知了猴有三个部位不能吃:头部、翅膀、脚,因为长期生活在泥土里,有不少寄生虫和病原体,这三个部位是比较集中的,而且知了猴一定要充分煮熟才能吃。
有4种人不能吃知了猴,要管住嘴:
一是蛋白质过敏人群,吃了以后会出现皮疹、荨麻疹、全身瘙痒、呼吸困难等问题。
二是消化功能不好,有胃病的人群,因为容易引起胃溃疡加重、腹胀、腹泻、腹痛等问题。

三是高尿酸和肾功能不好的人群,主要是嘌呤和蛋白含量高,频繁食用容易引起痛风和肾损伤。
四是儿童、孕妇,知了猴是寒性食物,对儿童消化系统和孕妇不好。
总之,捉知了猴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还是当前生活的一种副业,功效不少,营养价值高,但不适合食用的人群,要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