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姿势的发育遵循以下的规律:
- 头尾发育规律:姿势的发育,先从头部开始,然后是躯干及下肢。
- 由近到远的发育规律:如俯卧位时,先有肩部的支撑,随后肘支撑和最后的手支撑。
- 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新生儿的神经功能不健全,三个月开始近位关节运动及远位关节运动,然后才有手指关节屈伸的分离动作及髋关节分离动作与脊柱回旋动作。
- 有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新生儿最初是反射性的,如拿东西,开始只是一种把握反射,以后才是随意的抓握动作。
- 由粗大运动到精细动作发育的规律。
- 姿势发育是连续的,在姿势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

我们会从儿童仰卧位姿势、俯卧位姿势、坐位姿势、立位姿势等几方面去描述儿童正常姿势的发育规律。
- 仰卧位姿势发育的规律
什么是仰卧位姿势呢?即背部贴床的卧位姿势称为仰卧位姿势。
- 新生儿,头向一侧呈正中位,四肢屈曲或半屈曲状态,左右对称或非对称状态。
- 2个月的儿童常常呈非对称紧张性颈反射的姿势,儿童开始由屈曲姿势向伸展姿势发展。
- 3个月后,下肢交替伸展或呈对称性屈曲的姿势,非对称性姿势逐渐消失。
- 4个月时,头正中位,躯干稳定,四肢多呈对称性屈曲状态
- 5个月的儿童,四肢呈对称性屈曲,手指的随意动作明显,可用手抓住自己的脚送到口中。
- 6个月随意动作增多,儿童厌烦仰卧姿势,开始有翻身的动作,或已经可自由的左右翻身。
- 7个月后,四肢自由伸展,躯干有回旋动作,可灵活的左右翻身。
儿童仰卧位姿势发育的特点
1、由屈曲姿势向伸展姿势的发育;
2、从反射活动到随意动作;
3、手足口协调运动。
- 儿童俯卧位姿势发育的规律

儿童腹部贴床的卧位姿势为俯卧位姿势,也称为腹卧位姿势。
- 新生儿头向一侧,全身呈屈曲的状态,下肢屈曲于腹部,此时支点在头部,不能把抬头。
- 2个月的儿童头部有上抬动作,但不持久,为瞬间抬头,支点后移颈部及上胸部。
- 3个月后儿童可用肘支撑,支点后移胸腹部。
- 4个月时儿童用肘部支撑,胸部离床,支点转移在腹部。
- 5个月的儿童用双手或前臂支撑体重,支点在下腹部,头部明显高于臀部。
- 6个月手指屈展,用手支撑,此时儿童可翻身成仰卧位。
- 7个月可用手或单手支撑体重,可支撑向后呈坐位,或可用肘部爬行。
- 8个月,可采用胸部离床,腹部不离床的爬行方式。
- 9个月,手或肘支撑腹部离开床爬行或后退移动。
- 10个月,采用四肢爬行方式
- 12个月,可以用膝关节支撑躯干立直向前移动。
儿童俯卧位发育的特点
1、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2、抗重力伸展发育的规律;
3、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儿童坐位发育的规律
坐位是卧位与立位的中间体位,脊柱垂直于床面的坐位姿势。

新生儿,呈现全前倾坐位,头部不稳定。
- 2个月,向前屈曲呈半前倾坐位。
- 3个月,仍然呈半前倾姿势,但头部可以竖直。
- 4个月,头可稳定坐位。
- 5个月,两手稍扶可坐,头部十分稳定。
- 6个月,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持。
- 7个月,脊柱伸展与床面成直角坐位。
- 8~9个月时,直坐位非常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
儿童坐姿发育的特点
1、坐位发育顺序,是由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等6个阶段顺序发育。
2、坐位发育与平衡反射发育密切相关。
3、坐位发育是抗重力肌发育的继续。
- 儿童立位姿势的发育规律
立位姿势,指身体站立的姿势。
- 新生儿足底一沾床,其身体、躯干及下肢即出现伸展动作。
- 2个月,下肢出现半伸长、半屈曲的状态,不能支持体重。
- 3个月,膝与腰部屈曲可暂时支持体重。
- 4个月,儿童下肢伸展能力加强,可以伸展支持体重。
- 5~6个月,使儿童站立时,儿童则出现跳跃动作。
- 7~8个月,儿童多数可站立,但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
- 9个月,此时的儿童可抓住物体站立。
- 10个月,由于平衡功能的完善,儿童常表现为可独自站立较短时间。
- 11个月,儿童站稳后,可牵手迈步向前走。
- 12个月,进入儿童独立步行的阶段,步行早的儿童9个月即可会走,最晚不会超过18个月。
儿童立位姿势发育的特征
1、从反射动作到随意动作;
2、连续不断发育;
3、立位发育从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短暂支持,尖足支持,立位次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十个阶段。
- 儿童步行姿势发育的规律
能用两脚走路,标志着人的平衡功能十分完善。
- 两足之间的支撑面积逐渐变小。
- 儿童走路时,上肢上举保持平衡,逐渐下降到躯干及两侧。
- 儿童从同侧上下肢的运动到交替运动逐渐发展。
- 肩与盆骨无分离动作向有分离动作发展。
- 走小步向迈大步的有节奏步调发育。
- 儿童步行足部着地时间比较离地时间长。
- 足尖与后跟着地时间短,主要为全脚接触地面。
- 足部接触地面,会有很多肌肉参与活动。
- 儿童手指功能发育的规律
手指功能发育又称精细动作发育,也是儿童发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新生儿:手握紧,拇指握在四指中。
- 2~3个月,手呈半张开状,抓物体,只能握一会儿。
- 4~5个月,手指张开,有意识动作增加。
- 6~7个月,见物可伸手去拿。
- 8~9个月,随意动作十分明显,手指灵活。
- 10个月,手指十分灵活,可采用拇指和其他指的指腹抓物。
- 11~12个月,抓物可用指尖捏起,可捏起米粒儿大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