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捕,即 批准逮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同意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请求,并决定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这一行为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通常发生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当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会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后,如果认为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且嫌疑人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同时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那么应当批准逮捕。
批捕意味着以下几点: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
检察院在审查批捕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发生,并且这些证据需要经过查证属实。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这是批准逮捕的重要条件之一。
社会危险性:
检察院在决定是否批捕时,会评估犯罪嫌疑人继续留在社会上可能造成的社会危险性。如果认为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足以防止这种危险性,那么应当批准逮捕。
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
批捕标志着犯罪嫌疑人正式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并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羁押期限:
被批捕后,犯罪嫌疑人将在看守所度过相对较长的时间,直到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或法院作出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批捕并不等同于定罪,最终是否定罪还需经过法院的审理和判决。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即在批捕后,如果出现新的情况或条件变化,犯罪嫌疑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向检察院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如果检察院认为不再需要羁押,可以决定重新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