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只有当人们真正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时,才会有所行动

时间:2024-08-06 12:03:03


01 从哪说起呢?就从照片上我看到的一汪清水聊起吧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江河湖海看作是旅游景点,但却很少有人做到真正节约用水

在各种需要安检的地点,我们总是能看到人们匆匆忙忙地将半瓶水扔进垃圾桶,此时他们只是一心想要减少当下安检时需要被要求配合“打开瓶盖、喝一口水”的麻烦,但是每天如果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次在做着同样的事,那将会有多少水被浪费?

这种思考其实已经很保守了,全国每天多少人在经历安检?全球在一天当中又有多少“人次”在经历安检?这其中由于苦恼于安检喝水而浪费水的人又占了几成?

而这只是浪费水的行为中的一种场景而已。

试想人们在下火车、下飞机、出地铁、逛景点时是否也会扔掉还未喝完的水?为了解放双手,为了减轻重量,总之只要你当下想要扔掉半瓶水,总能找到n个合理的理由。

在饮品中,当然不是只有水可以饮用,还有果汁、乳制品、酒类等等。人们总是在有恃无恐地做着各种无意识的事情,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件事。

02 意识有多重要?

如果你两小时前购买的商品(包括一切零食、酒水、以及其他可能会被你扔掉的应急商品)有可能会对你出行造成“困扰”(它实际上并非是绝对性的困扰,而是个体所自认为的困扰),那么你就会一边解决口渴或饥饿的问题,一边解决“困扰”问题。

当你选择迅速扔掉那些没有吃完的食物时,其实只是在满足着自己各种“即时性”的需求,而忘记了自己需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

每个人的行为都取决于他们自身是否在靠意识做事,如果你意识到浪费水的行为不对,你就会考虑是否要持续携带着它,直到把它喝完才会扔掉。因为这样至少你扔掉的是垃圾,而不是水。

如果你意识到塑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你可能会在逛超市之前有意识地带上早已备好的环保购物袋

木浆纸近些年越来越受追捧,可我们都知道它的原料是什么。实木家具、实木地板,这些看上去能让家家户户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的物品,是否也在不断破坏着自然界的秩序呢?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没有办法做到完全不破坏环境及生态平衡,但是有些良好的意识及习惯,总是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和意义。

03 只是不吃野生动物,就够了吗?

就算没有捕杀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一事,人类也始终都在做着为了满足私欲而破坏自然及社会秩序的事情,只是没有发生大规模、能给人带来惨痛教训的事件而已。

这一次疫情的全面爆发,也只是让人联想到相似度惊人的非典事件而已,可是我们的思考就仅仅停留在这件事了吗?

除了野生动物,被做成皮制品的动物就不是动物吗?人们餐桌上所谓的可食用的动物构成的食材就不是动物吗?

疫情的蔓延,只是让人联想到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而已吗?

动物可不只是上了餐桌而已,上等皮制品的制作精良来自于选料及加工手法,想必大家看到的此类报道也已经很多了。

但是依然有人一边看着血淋淋的视频、看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一边依然穿着活剥皮的动物皮毛制成的大衣。

我个人不穿戴皮制品、也算是半个素食主义,这么说是因为我还吃葱、蒜等食物,我经常被劝谏“只是蔬菜能有营养吗?得多补充动物蛋白”。

我为了补充动物蛋白而吃它们吗?动物蛋白吃了会有怎样神奇的事情发生?

在我看来动物和人没有区别,都是自然界的生命,而人类只为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所以就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吃一切能吃的食物,却不考虑它该不该吃,人们有能力把动物做成可口的佳肴,动物却没有能力反抗。

然而它们生下来真的只是为了成为人类的盘中餐吗?

实际上,不吃野生动物,只是法律的底线,可法律能够形成约束的事件是不能激发人类的良知的。

04 环保不是随口说说,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行动起来

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件接踵而至,我们有发明及创造的能力、有思想、敢于创新和突破,但是有多少发明是建立在必须要破坏生态的基础之上?

比如大量投产的塑料制品就因为运输成本及加工生产成本极低而被广泛使用,然而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成为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它了,这时候再来提倡及呼吁人们环保,已经来不及了。

速食、零食包装、纸巾包装、美妆个护及日用品包装、书籍外包装等都是由塑料制成的,可是就算你意识到上述物品的包装不够环保,你还是需要去购买这些物品,不是吗?

人类在发明塑料材质时,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