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山西冠山风景区(山西平定冠山书院:千年来名人辈出)

时间:2024-10-29 10:34:16

平定书院即冠山书院,在冠山镇的后沟村西南山上,是一处国保级的古建筑群。冠山,顾名思义,就是形似“官帽”的山,古人在此设立书院,寓意不言自明。



但冠山书院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通常认为是始于金代的“冠山精舍”。金天会年间,吕宗礼在冠山上搭建了几间茅屋,为其家族后辈提供读书环境,取名“冠山精舍”。



到了元至正五年(1345),中书左丞相吕思诚在“冠山精舍”的基础上,将其扩建为“吕公书院”,历时12年乃成。明弘治十一年(1498),时任平定知州吴贤对书院进行重修,并更名“名贤书院”。后毁于魏忠贤发起的“毁书院运动”。



清乾隆年间,冠山书院数次得到扩建,并先后改名“榆关书院”“嘉山书院”。直到清乾隆五十年(1785),学政戴衢亨才正式将其易名为“冠山书院”。



到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冠山书院改建为平定中学堂。解放后,平定中学堂又改建为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2010年,山西特师、平定师范与阳泉教育学院在此合并,组建了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此可见平定书院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平定书院人才济济,元代中书左丞吕思诚、明代兵部尚书乔宇等都曾在此读书。明末清初的大书画家傅山,曾在冠山隐居。到了现代,这里还走出过“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



冠山书院景区内,现存古建筑群主要是资福寺和崇古书院,为清末遗存。崇古书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便门、南房、正房,两侧为厢房。屋子内摆放着很多石碑和墓志,是一座小型碑刻博物馆。(晋235,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