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血祭》唐浩明
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第一本书,讲的是曾国藩回家为母丁忧临危受命组建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斗争,中间穿插青年时期的经历,然后还写道官僚间的斗争,最后以曾国藩为他父亲丁忧结束。给人的感触很深刻,这本书的人物描写和场面描写都非常的,具体能够让你想象到整个画面,而且对整个曾国藩的人物的成长历程展现的非常的清晰,而且也很尊重史实,想要了解曾国藩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我觉得很不错。除了他的战斗场面的描写有一些拖沓之外,其他都很好。

我有几点感触很深刻,第一个就是面相其实还蛮重要的,在书中多次提及面相之学,曾国藩也特别喜欢相面,而且书中对于面相之术的阐释,我觉得有一段非常的好。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命运就是面相吧,风水就是自然的山水之势。
第二点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请曾国藩临危受命的时候,曾国藩本人就有很大的志向,但是他的朋友对他的推动和帮助也非常的有用,甚至不惜虚实相结合,一个朋友帮他选坟地,讲阴阳风水,讲算卦,另一个朋友帮他分析局势,消除他那些的顾虑,朝中甚至还有他的老师和一些新旧朋友的提携和帮助。第三点就是书中对骨肉亲情的描写,也非常动人,在他母亲灵堂里,曾国藩显示出的那种伤心也让人很心动,而且让我觉得人生天地间只有骨肉,亲情之间才能够真正的相互体会,才最是值得珍惜[拥抱]第四点就是曾国藩的老师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教他读书与做人,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至于读书之法,在寻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

这本书真的特别好,有很多的收获,曾国藩在历史上褒贬不一,史书上也常把他看成大坏蛋,叛国贼,但从他的这本书描写当中,我觉得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他是一个人,不是神,所以犯错误很正常。我读完第一本书后,觉得他有情有义,有谋略,有志向,是一个好男儿。接下来就看第二本书了。
面相之学,我本人也非常相信,今天也碰到了一位奇人,他对于相面的描述也让我很是相信。人家说美人在骨不在皮,骨相很重要,但是寻常街上的自然不可信,那些真正通晓之人也不会轻易给人相面,我觉得那就是那个叔叔说的很正确,说是相面和看风水都是坏天地阴阳平衡的一种方式,所以真正通晓之人也不会轻易做这件事情的。没想到我看完第一本书之后,感受最深刻的是这一点哦。

《曾国藩:野焚》唐浩明,历史长篇小说第二部
从看第二部开始我就明白了,我看这套书是因为白岩松老师的推荐,而白岩松老师在35岁之后就辞去当红的职位,在家休养了一年,看曾国藩丁忧在家开始研读道家学说,我便明白他当初辞去当红职位归家,并把道德经作为自己生命之书的原因了。曾国藩早年研读儒家经世之学,之后开始大军队便开始研读韩非的法家之学问,为父亲丁忧在家,认真思考自己之前湘勇失败的原因,后经一个道人点拨,开始研读老庄。

我和她不同的一点,就是我最开始对王阳明心学感兴趣,之后就开始对道家老庄哲学感兴趣,半中间又开始喜欢王阳明心学,可是到现在为止,我更加觉得老庄哲学才是真正的一本。我个人认为老庄哲学并不是消极之学,他教我们的是转化的思维,以弱者姿态去转化,实则是以柔克刚,水包火的状态是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状态,可以参考一个物理现象,海底的可燃冰。

第二点就是曾国藩做事真的是很有手段,这一点在第一部书中就已经有所体现,但是他开始将老庄之学运用到自己的军队管理中时,手段更的圆滑而又有力。比如说曾国藩收服太平天国的一个将军,他首先命自己的手下,以及会有半月多培养感情,之后伪造急令给那个将军制造险境,手下申明大义后,密手下已成相待自己,更加是以诚待人,送给很多礼物,来收揽人心。大将归顺后,他又采取严加驾驭的手段,利用大将的对太平天国的了解之处,但是时时提防,防止这个人叛变。我个人对这一段非常的敬佩,手段之圆滑,让人拍手称赞。

因为我手上这套书是繁体字,所以第一本书看的时候还有一点懵,但是看到第二本就开始越看越想看,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第三本了.
《曾国藩:黑雨》唐浩明
看到第三部,我就明白了,原来曾国藩造船厂印刷厂并不是因为单单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突发奇想,想到了要做那件事情,而是因为他之前的所有经历,以及他身边有人幕僚的忠告,还有他之前的许诺,所造成的结果。所以这就说明一件事情,今天的自己并不是昨天一天造就的,而是自己所生存过的每一天,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情,见过的每一个风景所成就的。

第三本书中把政治险恶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在第一二本书中与太平天国的战斗占了很大一部分,官僚之间的争斗只是穿插。但是到了第三部,政治斗争已经更上一层楼,成为了曾国藩与中央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最一开始裁撤湘军那一部分,看着最是让人胆战心惊。历史上立功之后,绞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不是少数,慈禧对曾国藩也有所顾忌,所以给他压力和威胁,让他裁撤湘军。在这个时候如何将裁撤湘军一事办的光彩照人,但又与他无损,如何做一个既是至公无私的功臣,又是暗存精锐的枭雄,这之中的把握就非常的有机巧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有多少功臣引来杀身之祸,还有一些人如范蠡主动离开官场,但是如曾国藩一样,既保全自己,还有暗存力量成为枭雄的人实在没有几个。

后来他注重读书人,恢复江南地区的科举,对应试者的大力保护,也能看出他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在对盐政的处理上,也是很圆滑。其实我不用多学,我只要能把他一吓一贿赂这种手段,学会想必就可以如鱼得水了。

这套书我过几年之后还得正经看,现在没有到职场,对其中的体悟并不是特别深刻,但我目前所学习到的已经够我消化好久。怪不得那么多人研究曾国藩,他是一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枭雄。人生在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哪一个没有阴一套,阳一套,君子一面小人人一面呢?主要找到其中的机巧之处,才能够处理好。